这所学校最大的情调,让每颗童心都能安然栖居 | 头条
比如,老师的一个眼神、一句赞美、一个手势,以及一次座位安排、一次小小的互动,甚至一个小物件等,这些教育生活中时常发生的“小”事,却能对孩子产生莫大影响。
为什么?关键在于“小”事中所蕴藏的教育之爱、教育的智慧、儿童的个人体验,触发儿童与成人、儿童与同伴、儿童与环境之间产生教育意义。这些引发变化的“小”事,可称为“教育的情调”。
情调(Tone)是个教育现象学的术语,在实践上也有着系统的方法和关键词,如关注孩子的独特性、情境的独特性、用“心”“看”教育、机智、敏感、聆听、气氛、秘密体验……
那么,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教育现场,情调可以有哪些创新实践和样态?带着这样的目的,记者来到了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(简称“草小西”),看看这所要为每颗童心建一所房子的学校,究竟有怎样的情调故事。
情调之于孩子:
被看见、被聆听、秘密分享
“我有一所房子,让教育诗意栖居”是草小西的核心理念。今年夏天,20个孩子将这个理念打造出了实体版本——一座由他们亲手建造的树屋。
整个建造过程,除了基础知识讲解、必备的安全与技术指导有老师参与,搬运木头、画设计图、制作模型、搭建结构等关键步骤,电锯、电钻、打孔机等工具操作,绝大部分工作都由孩子们独立完成。
▲ 半个月时间,一座带二层小楼的树屋在校园里拔地而起,从设计到建成,满是儿童天真的手笔
开学后,树屋在第一时间被移交给综合表现好的班级轮流管理(下一步使用权会完全交给孩子们,自行商讨与制定使用公约)。和以往诸多项目一样,从发起到完成,学校只是尽力促成,甘做“工具角色”。
为何要大费周章建一座树屋?理由很多,办一场夏令营、开展一场项目式学习、响应新劳动教育、契合学校“我有一所房子”的教育理念等。但最重要的原因是,“学校是孩子的家,如果他们渴望家里有一座树屋,那就有足够的理由去实现它”,付锦校长说,“儿童事大”。
在草小西,儿童的点滴小事,就是学校关注的头等大事。
校长最珍视的“约会”
情调小语:
情调是成年人学会与孩子相处的学问,它告白学生:“你们”每个人都会被“看到”“体贴”和“聆听”,“我们”将和“你们”共同去行动、实践及创造生活。自从付锦校长开放了每月一次的周二午餐之约,受邀赴约就成为全校学生最向往的时刻之一。
2017年11月,付锦的第一次“约会”目标,锁定在即将毕业的六年级4班(童之趣·幻画分社,草小西每个年级每个班,都有师生共同设计的单独命名)。那个中午,孩子们一下课就飞奔到食堂。排好队、打好饭,付锦一落座,就被孩子们围了起来。
“校长妈妈,你好多事情哦”“付妈妈,你辛苦了”,简单的寒暄过后,孩子们挨个聊起来。有的聊校园生活,有的谈和爸爸妈妈相处点滴,有人分享对初中生活的期待……付锦一边倾听,一边解答,中间还分享了几个心理学小故事,激励大家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。
吃饭、聊天中,付锦不动声色化解了几位同学正面临的难题。
小胡玩手机总是控制不住时间,付锦推荐了一位心理学家的自控实验,协助他培养自控能力;小向问“念初中了家长是否应该少干预自己的生活”,付锦察觉到他的状态有点异常,就跟他谈起人际交往问题……
“随机”邀约的幸运班级,其实是付锦跟班主任商量过后的慎重决定。六年级孩子正迈入青春期,学业、生活上的烦恼不愿轻易对人谈起,而是倾向于通过“更便捷”的社交网络、网络游戏缓解。这显然不是恰当的解压方式,于是就有了这次“约会”。
“帮孩子们答疑解惑是其次,我关心的是他们状态怎么样,过得好不好。有时候他们需要的,甚至只是吐吐槽”。即使当场解决不了孩子的困惑,过后付锦也会和班主任、家长一起,努力帮孩子回归正常状态。这场付锦无比珍视的“约会”,开设至今,除非出差在外无法抽身,她从不失约。(上图为付锦和孩子们在校园里的随手合拍)
“秘密”让我们前所未有的近
很少有人考虑童年秘密体验的教育意义,或关注隐藏在童年秘密后的儿童成长经历。“秘密”,其实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关键钥匙。
孩子们有自己的世界,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生活,即使身处学校,他们仍是在自己的世界和生活里成长。如果不能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,很可能会错过他们真正的成长。
2011年,谭政玲告别四川资阳的一所高中,进入草小西成为一名科学老师。从高中来到小学,从化学变成科学学科,谭政玲有过一段工作上的迷茫期。当时家人不在身边,和同事也没真正熟络起来,闲暇时她会在校园里散散步,散散心。
没过几天,她遇到了“同道中人”,一个名叫雨泽的一年级小男孩。小男孩总喜欢一个人在操场上玩耍,几乎不和同伴交流。她慢慢靠近,和雨泽成了朋友。
有一天,雨泽跑来问:“谭老师,你说世界上有小人国吗?”
“当然有啊!他们就藏在某一片花瓣上、某一滴露珠里。”谭政玲不忍心用“不知道”“也许没有”回答。
“那快告诉我,怎么样才能找到他们?”
“不如,我们用放大镜找找吧!”那个夏天,师生二人相约午后,在蝉鸣鸟叫中努力寻找着“小人国”。▲ “小人国”藏在校园的花里、草里、角落里,也藏在孩子的心里
没过几天,雨泽捧来一颗亮晶晶的小珠子:“谭老师,这肯定是小人国里的人送给我们的宝石,给你,一定要好好保管哦!”
看着那颗漂亮的小珠子(可能是女孩们衣服或鞋上掉落的水钻),再看看雨泽满脸天真,谭政玲突然有了一种奇妙的领悟。原来孩子所有的言语和行为,都凝聚着他纯粹、美好的童真。
刚做教师时,她总是急切地想把知识传授给孩子,那一刻她终于明白,跟孩子相处,爱是比知识、权威等更直接、有效、亲密的联系。
在谭政玲心头盘旋多日,教学、新环境带来的压力瞬间消失了,她如释重负。
寻找“小人国”的路上,谭政玲和雨泽渐渐成为对方的一种支撑,陪伴彼此走出了各自的烦恼时光。师生之间这种“不自觉”的激发与成长,是谭政玲对教育意义的一次完美体验。从那天起,她确信,教育是诗一般的事业,应当仁爱。
2012年,学校根据谭政玲和雨泽的故事拍摄了微电影《寻找小人国》。故事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传承,是每年新入职老师们的必修课之一。它告诉所有人:童真,是孩子们给这个世界最珍贵的礼物。
微电影:《寻找小人国》
被“看见”后变化惊人的小杰
“问题”孩子的那些让人烦扰的行为,往往与这些孩子渴望被看见,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有关。要“看见”孩子,不仅需要眼睛,更要用整个身心。
2017年,休完产假回校的雷洁超接手新班。满心期待着回归,孩子们的表现却让她暗吃一惊——最夸张的一次:正上着课,一架飞机飞过,几名男生立即跑到教室外,扶着栏杆看飞机……
新班已经升上四年级(四年级5班,星之熠·星灿诗社),调整孩子们状态的难度很大。常用的招数都使了,班级还是“乱哄哄”的,没什么起色。没想到,班里那位表现“最突出”的男孩,最终成为雷洁超解决难题的关键。
男孩叫小杰,上课他敢站在课桌上蹦蹦跳,下课总想各种花样和同学“开玩笑”;水池、楼道、过道,都是他的“实验室”……雷洁超决定从小杰这个“刺儿头”开始。
开学第一天,雷洁超就找到小杰,“老师很想认识你,介绍下自己吧?”
小杰瞟了老师一眼,很不屑:“我很讨厌,没人会喜欢我!”说完便跑掉了。首次见面,雷洁超吃了闭门羹。
观察了一段时间,雷洁超发现小杰很爱在本子上写写画画,只有在做这件事时他才会非常专注。出于好奇,有一天她趁小杰画画悄悄走近了他。一见老师,小杰瞬间扑在了桌上,把画纸捂住。
“老师只是好奇,想看看你在画什么?”
小杰脸红地回答:“是我自己画的游戏棋……”
“那一定是个很棒的游戏吧!”这时,刚好经过的同学小玮连连应声:“是的,雷老师。他做的游戏超级好玩!”
“哇,那小杰以后要是设计游戏,一定会大受欢迎!”小杰抬头望了望雷洁超,眼里闪过一抹亮光。其他老师同学都对小杰避而远之,雷老师的关注让他很不解。但那次之后,小杰不再抗拒雷老师了。有一次,他对雷老师谈起,自己最大的理想是做游戏策划。雷老师肯定了他的创意能力,鼓励他学习更多的知识后再去追梦。
受小杰的启发,雷洁超心里有了计划——既然谈起游戏孩子们个个兴奋十足,那干脆把学习改造成一场“游戏”试试效果。不久,专属于四年级5班的“大型学习型游戏”成型。一场“武林争霸”即将上演,雷洁超在班里广发“英雄帖”,邀请孩子们来挑战。雷洁超还特别聘请小杰作为“游戏顾问”,并根据他的建议,将游戏升级、完善,每学期都会加入新的板块。
在做任务中,“游戏”的成就奖励给了孩子们新鲜感,时时保持学习的冲劲儿。孩子们用心“游戏”,课堂上的“突发状况”也越来越少。
小杰更是发生了惊人的变化:上课纪律良好,时常得到老师的表扬;与同学相处融洽,被评为进步最大的队员;懂得老师的辛苦,拥有了感恩之心。孩子妈妈也说,“每天上学他都好开心,眼睛充满了光彩”……
情调之于教师:
作为独特的“个人”、觉醒、实现专业发展
一所学校最核心的力量——师资,是草小西绷得最紧的一根弦。草小西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0岁上下,而且在编教师严重不足,过半教师都是由学校自主招聘,流动性很大。学校到底用了什么力量去凝聚、推动这支年轻的团队呢?
只有一招,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。
在广泛参与和体验中成长
有情调的学校管理,意味着更广泛的教师参与和真实发声,只有这样,才有更多个体的全面“觉醒”——这样的老师,不仅会活力四射地创造新自我,而且能激发他人潜能、帮助他人成长。
创校之初,为了管理工作快速有效推进,草小西管理团队毫不犹豫地把草堂小学本部实行的“执行校长”管理制度带了过来。不少全校参与的创意活动,都是“校级教师执行校长”(简称“教师执行校长”)发起并引领全校,适合长期开展的“好创意”,还会保留下来成为学校的传统。
今年教师节期间,9月的教师执行校长杨蕾玉设计了“记录教师的口头禅”活动,记者刚好经历了当天的活动热潮。
上午9点,伴着大课间音乐响起,孩子们开始在小卡片上写下给老师的心里话或者老师的口头禅,汇集成册交给老师。当同时看到“送分题怎么还错”“警告、严重警告”“门都没有,窗户都给关死了”等口头禅,以及孩子们真诚的关怀与问候……一时间老师竟不知该以哪种表情面对孩子。表情或许尴尬,但教室里暖暖的爱童叟无欺,货真价实。
那天上午,一张来自五年级3班(筑之缘·锦官诗社)全体学生给老师的承诺书感动了所有人。因为老师怀孕,全班学生拟了一份承诺书,承诺“奋发图强、天天向上、乖乖听话,不骄不躁”,并集体签字,盖上手印。随着这份“甜蜜的负担”传遍学校,老师心里也许更放不下这群闹腾的“小猴子”了。
“教师执行校长”“年级分校执行校长”的推选,给了一线教师参与学校管理,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、贡献力量的机会。如今,通过年级分校执行校长制度,草小西绝大部分教学工作、管理工作都能平稳推进。
▲ 充满情调的教师生活课:国画、吉他、摄影后期、古典舞……
一位非在编教师的草小西10年
现象学强调现象,尊重事物的“复杂性”、“个性”或“独特性”。在教师成长方面,注重每位教师的“独特性”,让老师成为他们自己,即让教师作为具体的“个人”,基于其直接的个人经验,发展专业的个人知识,创造自己的专业智慧。
2010年,从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毕业后,藏族女孩索南·让姆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奔赴专业舞蹈演员之路,而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参加了学校招聘,成为草小西的一位非在编教师。
那几年草小西还在拓荒期,师资奇缺,虽是教师,但保安、清洁、采购等工作都要兼顾。当时教师间流传的一句俏皮话“女教师当男教师用,一个人当三个人用”,是草小西的真实写照。
作为没有任何经验的新教师,入校第一件事是磨课。学科组长听课、校长听课、教研员听课,有无数细节等着索南改进,每天晚上她都要对着空气一遍又一遍地磨。正在为上课没有成就感发愁,另一件让索南几近崩溃的事来了——带着学校三年级四个班的孩子,排一出大型的彝族烟盒舞。
索南明白,这场舞是她证明自己的好机会。学校一开始没有提供支援,资金紧张,她就动员学生从家里找纸盒,借美术老师的颜料一笔一画涂刷道具;没有适合孩子的舞蹈服装,就租成人的,一件一件调整尺寸。那段日子,学校日常工作、磨课、道具制作、编舞连轴转,熬得她连续四个月都内分泌失调。
索南硬是扛了下来。烟盒舞在第一次公开展示上让所有人眼前一亮,她也有了底气向学校申请更多的支持。从那之后,她成为草小西所有歌舞节目的策划、导演的不二人选。
在学科教学上,索南一直有个梦想:融合音乐和体育两个学科,给孩子们打造一门体育舞蹈课程。这需要极强的专业能力,也是她急需大幅提升的地方。然而,通常进修机会会优先提供给在编教师,她不在其中,因此一直不敢跟学校提外出学习的要求。
2014年,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,著名舞蹈家刀美兰要开培训班。如果能参加培训,专业能力提升,说不定学科上的困惑就能迎刃而解。索南决定大胆跟付锦校长申请,但不敢抱太大希望,因为培训时间在学期中,地点在北京,参加培训就意味着离开学校、离开孩子们,这在草小西尚无先例。
“没问题”,没想到付锦校长爽快答应了。学校解决好了索南的后顾之忧,并承担进修的所有费用。培训归来,专业得到提升的索南在学校、孩子、舞蹈上开始持续发力。凭着一次次精益求精的节目,草小西把区里、市里、省里大大小小的奖拿了个遍。索南自己也成为青羊区小有名气的老师,几年下来,更积攒了“草西出品,必属精品”的好口碑。
在草小西,非在编教师的合同是每年一签,对学校和教师双方都很自由,学校也尊重这种自由。外面的学校和机构试过多次想高薪挖走索南,但都被她拒绝了。“10年,我在草小西扎根、成长,结了婚,当了妈,这里早已成为家了,在编不在编根本不重要。”
保安成为年度风云人物:能叫出400多个学生名字
握手和口头问候是老师与孩子面对面的时刻,此时,与世界的其他关联都被轻轻切断,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诚恳的接触。
从入校到离校,草小西1800多名学生的在校安全,是学校保安队的首要任务。尤其上学和放学的高峰阶段,严肃、严谨、严密是保安队的工作要求。日复一日,保安师傅们都默默地开门、关门、引导、放行,直到有一天,何金忠师傅叫出一个孩子的名字,打破保安队历来的“沉默传统”。
“黄小灿,你的书包没有拉好,书要掉出来啦,赶紧拉一下。”何师傅对着刚进校门的同学喊道。
“您认识我?”黄小灿同学愣住了。
“当然认识,上次你奶奶带书来给你,我就记住啦。快去上课吧。”平日里表情严肃的何师傅露出一个难得的笑脸。从那之后,越来越多的孩子被何师傅叫出了名字,“李凌峰,最近是不是瘦啦,多吃点饭。”“刘艳艳,下次跟妈妈说,书可以放到门卫室,不要直接塞到玻璃墙下。”……甚至有孩子专门跑到何师傅跟前,“何伯伯,您认识我吗?不认识的话,认识一下”。
原来,为了和孩子们以及到校接孩子的家长们有更顺畅的交流、沟通,何师傅悄悄记住了孩子们的名字。通过长相、穿着、书包、走路神态、说话声音甚至家长的样子等方式,把名字和孩子联系起来。第一年100名,第二年200名,到现在何师傅能轻松叫出400多名学生的名字。
何师傅的好记性很快在校园里传开了,但真正让他在全校“走红”,是他的另一项技能。
学校西北门外街道狭窄,上下学时有安全隐患,保安队接到通知,要提醒家长们接送时注意安全。第二天一早,校门处多了一张手写的“通知”。
“妈妈,这是谁写的,字写得真好看。”有个孩子称赞了一句,消息不胫而走。一传十,十传百,没过几天,何师傅的身边多了几个小跟班。“何伯伯,您是怎么练出来的?”“您看看我的字怎么样?”“您教教我写字吧。”架不住孩子们的热情,何师傅认真给他们的字做了点评,还布置了“作业”。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,孩子们的字真的有了进步。
▲ 2019年草小西年度十大风云人物之一,保安师傅何金忠
这个保安师傅为什么有点酷?细细一聊,何师傅说出了他的故事。上世纪80年代,他在老家巴中的一家国企酒厂里担任核算管理工作。因为当时是手写记账,他在工作中把书法练了出来。书法爱好持续到现在,每隔几天他都会静下心来抄书、抄诗、练字,多年坚持,他的字日渐精进、自成风格。
前几年酒厂效益不好,他辞职来到成都,应聘了草小西的保安工作。在别人眼里,保安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,但何师傅自己总结,做学校保安至少需要三个心:责任心、细心和安心。“面对孩子,再简单的工作也必须足够用心才做得好。”
凡事用心的何师傅,成为2019年草小西“年度十大风云人物”之一。他或许不清楚,“记名字”对孩子们的关爱,“教写字”助孩子们的成长,背后正藏着教育的真谛。
气氛:师生呈现给对方的最直观的方式
怎样的学校才能真正地安顿儿童?也许,只有学校具有了“家园”的意义,成为孩子行动或生活的方式,他们才能真正身处其中,自由生长。
如果说,精神家园是学校最恰当的隐喻,那“我有一所房子,诗意栖居”全力阐释的,就是草小西这个家为孩子们提供的一种生活:
建一所让孩子感受到爱、温暖、安全的房子;建一所接纳每一个孩子、每一种颜色的房子;建一所汇聚人类最优质文化精神宝藏的房子;建一所培育思考者、行动者、创造者的房子。让每一个从这所房子出发的孩子,能抵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。
在最好的气氛中彼此遇见
情调小语:
气氛是我们体验生活空间的方式,更是老师和孩子将自己呈现给对方最直观的一种方式。建筑是草小西的重要名片之一。从学校西北门进入,最抢眼的一定是“水滴墙”,一座充满设计感、未来感,甚至不太像学校的建筑。
▲ 草小西最具标志性的建筑:水滴墙
“水滴墙”以及它背后的四栋楼,就是草小西诞生的摇篮。2008年5月12日,草小西校舍还在施工,就经受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。距离震中仅七十多公里的草小西震感十分强烈,但校舍毫发无损。
草小西的四栋建筑,以三楼的走廊相连,即使在雨天,师生也可以不打伞、不湿鞋地到达校园各个角落。“水滴墙”就掩映在连廊前,上面镶嵌着18个彩色的镂空椭圆图案,形状像水滴。阳光下,“水滴”呈现出不同颜色,分开是美妙的几何图形,组合起来又像一张张形态各异的笑脸。
“水滴”还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视野。透过“水滴”向外,孩子们可以站在走廊上俯瞰整个校园,眺望远处的天际线。透过“水滴”往里,孩子们仿佛行走在云端,身处梦幻之地。
2009年,草小西荣获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,同时获奖的还有国家游泳中心(水立方)和国家大剧院。直到这时,这座建筑才真正引起了时任执行校长付锦的关注。能经历地震考验而不倒,不正像教育的奠基作用吗?“水滴墙”上的18颗水滴,颜色、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,不正暗合了天性、禀赋各异的孩子们吗?
走进草小西教室,从一年级到六年级,每个年级的教室墙面颜色都不同:一年级浅绿、二年级明黄、三年级紫色、四年级翠绿、五年级金黄、六年级蓝色。每种颜色都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,蕴藏对孩子的关注和期待。
“过去,我们只是把建筑当作容器在使用,但它其实应该是学校文化系统当中最大最恒定的那个符号。从那一刻开始,我们把这栋建筑作为价值原点,从这里出发去挖掘它和我们的办学、和我们的教育的关系。”2014年1月,不断实践反思的草小西,终于凝聚出自己的核心理念——“我有一所房子,让教育诗意栖居”:
“我”,是学生、教师、校长、家长,是学校的每一个生命体;“有”表示对当下的认同和未来的期许;“房子”,既是遮风避雨的建筑实体,又是自由开放的精神家园。对孩子来说,教室是分享知识、启发创造的小房间;学校是接续文明、更新未来的大房子;而教育,则是成就每个人生命价值的创意大厦。
结语:时光·童年·房子
每个人的记忆深处,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童年。也许是一条路、一棵树,也许是一个人、一件事。当回忆触发“童年”这个关键词,记忆中关联的事物,会自带美好的光环出现,令人久久怀想。
2020年的新学年开始,一座用时15天,用3吨木料、697颗钉子做成的树屋,给了所有草小西孩子一个崭新的童年。
▲ 在草小西这所房子里,师生一起,幸福相依
15天风雨无阻地造出一所房子,孩子们黑了,也壮了。造树屋带来了知识增长和动手能力提升,但更大的收获是孩子自己都没能察觉,老师也无法提前设计的成长:思考、判断、同理心、责任感、团队协作能力等。
对于低年级孩子,造树屋是一次活动和历练,而对于高年级孩子,树屋则蕴藏了更多的内涵。来自六(6)班的女孩“香蕉”(参与树屋项目时孩子们给自己取的自然名)说自己非常幸运,她从未想过在草小西的最后一年竟然会以这种方式开场,“草小西有句话叫‘我有一所房子’,现在我们真的造了一所房子”。
女孩的话还有后半句,“从这里出发,我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”。多年后的某个时刻,当女孩想起“童年”,无论身处多远的距离,她一定会跟着记忆回到草小西,回到这座质朴的小树屋。
用今天的星光点点,点亮未来的万家灯火。这种持久而恒定的浪漫,或许就是教育最大的情调。
(文中出现的孩子姓名均为化名)
作者 | 张磊
来源 | 本文为2020年11期《新校长》杂志“教育的情调”专题封面报道缩减版,完整报道请查看当期杂志
责编 | 三石
• 学校安全感的三个尺度:看得见师生、捧得起欢畅、接住得忧伤
• 什么是“有意义的学习”?温暖的学校,简单的教室,民主的老师,自主探究的孩子